语康五加一,助力听损儿童的家庭康复。
康复热线:020-28187555
AVT听觉口语法介绍
2018-06-06 | 发布者:admin | 查看:4917 | 评论:0 | 原作者:
摘要: “听觉口语法”的定义: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借由助听器的扩音系统把声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耳蜗的方式,帮助无任何残余听力的孩童重新获得听觉潜能,将听觉、语言、认知,依其自然发展之程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中,透过过会话式的互动,让听障儿童学习倾听..

“听觉口语法”的定义:

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借由助听器的扩音系统把声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耳蜗的方式,帮助无任何残余听力的孩童重新获得听觉潜能,将听觉、语言、认知,依其自然发展之程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中,透过过会话式的互动,让听障儿童学习倾听、说话及交际的一种方法。

1991年国际听觉口语委员会定出如下宗旨:“使听障儿童在正常的学习与生长环境中成长,并使之成为独立、且对社会有贡献的个体”(Simser,1991)。“听觉口语法”必须在不依赖读唇的情形下,先将听觉加以发展,否则听觉及视觉并用的技巧便无法建立(Ling,Leekie,Pollack,Simser,1981;引自Ling,1993)。

“听觉口语法”的特色:

1、强调团队合作:团队成员包括听障儿童的家庭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听力师、听觉口语治疗师、儿童心理师、社会工作者、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遗传学家、语言病理师、特殊教师、父母或养育儿童的人。所有成员都应以支持和协助患儿父母为目标。由于听觉口语治疗师需与患儿父母往来频繁,所以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关系。Estabrooks(1994)特别提出一个听语治疗团队的模式,其中,听力师、听觉口语治疗师与患儿父母是最核心的人员(Simser,1993; Estabrooks,1994)。

2、重视患儿与父母的深度参与:患儿父母是“听觉口语法”的重要实施者,他们要学习的知识和技巧相当多,包括听力学、助听器设备使用常识、行为改变技术、听觉口语法教学技巧等。父母不但要了然于心,而且要将这些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总而言之,在教学上通过听觉口语治疗师的指导,父母要扮演的是积极的教学者而不是观察者。另外,在听障儿童的听觉训练中,父母也要了解孩子的听力问题,听力变化以及与助听系统的状况。Marlowe(1993)指出,透过积极、深度地参与,能促使听障孩子的父母主动学习,了解如何运用策略发展孩子的听觉功能。父母在参与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只是听觉口语治疗师的示范对象,更主要的作用是给治疗师提供孩子沟通意图与发展现况的信息;在离开教学中心回家之后,父母还要将课堂中所学得的知识技巧,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中教给孩子,以完成治疗师所要求的当周或当月的教学目标(Simser,1993;Estabrooks,1993,1994)。

3、强调“语言输入”,而不使用周围环境的声音作为孩子最主要的听觉刺激。因为要促进语言能力,唯有从“语言输入”本身着手(Simser,1993;Estabrooks,1993,)。

4、以循正常发展程序来教学:“听觉口语法”课程中的五个主要成分,包括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都是以正常发展为架构的,因此听障儿童的发展与正常儿童相似,只是在开始时发展速度较慢(Simser,1993)。

5、强调听觉的运用:听障儿童必须学习用听觉接收信息,而非视觉。有时候,为了达到刺激的听觉效果,老师会运用一些技巧,以杜绝听障儿童将视觉(即读唇)与听觉并用。这些技巧包括:遮口、与儿童平行而坐,等等。听觉口语治疗师发现,强化听觉对孩子在发展言语、语言、认知、沟通时,能产生良好的循环效应;即当他们听、说的能力增强时,其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能力也会跟着进步,反之亦然。读唇不必刻意指导,因为听障儿童在背景声嘈杂的沟通情境中,自然会用视听并用的方式(Simser,1993;Estabrooks,1993,1994;Marlowe,1993)。

6、重视有效的听能管理:在“听觉口语法”中,听力医师所做的听觉管理包括:听障类型、听力损失程度之鉴定;听障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配置助听系统;观察听觉系统是否有变化,并协助配置合适的助听系统;与听障儿童父母密切合作,以为孩子提供高品质的听觉与学习环境。“听觉口语法”所强调的听觉管理并不把责任全加在听力医师身上,同时也需要听障儿童家庭的参与。换言之,听障儿童的父母亲(或养育者)必须由被动的观察,转换为主动地参与。因此,听力医师在为孩子做听力检测时,他的家人也必须主动地参与。因此,听力医师在为孩子做听力检测时,他的家人也必须在场。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更了解听障儿童的听力问题,一方面也是为增加他们的相关知识,此外,家人也可针对孩子做听力检测时的反应,向听力医师提供一些自己平日所观察到的现象(Marlowe,1993)。

听觉口语法的原则:

1.提倡新生儿、婴幼儿、学步儿和儿童的早期听力诊断,并在听损被诊断后立即有听能管理和听觉口语法的介入。
2.推荐立即的评估,并且使用合宜且适当的听力科技来获得最大且有帮助的听能刺激。
3.引导及训练父母去帮助他们儿童使用听能为最要的感官来发展倾听和口语。
4.指导和训练家长经由主动且持续参与个别化的听觉口语法课程,来成为帮助他们孩子倾听和口语发展的主要促进者。
5.引导和训练父母去创造一个支持在儿童每天活动中用倾听来学习口语的环境。
6.指导和训练家长去帮助他们的儿童将听能和口语融入儿童生命中的各部分。
7.指导和训练家长去使用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和沟通的自然发展模式。
8.指导和训练父母去帮助他们的儿童经由听能来达成自我语音监控。
9.实施持续的正式和非正式诊断性评估来发展个别化的听觉口语治疗计划,并监控进步状况和评估此计画对儿童及家庭的效益。
10.促进听损儿童在普通班与听常儿童的教育,并在早期儿童生活中给予合适的支持服务。



关键字:
精彩阅读
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我孩子已经佩戴助听器了,能听到了,孩子就不需要康复了?在此,也很庆幸我们的家长能够搜索这样的问题,表明家长有了康复的意识。不管孩子是6个月、8个月、还是1岁、2岁、3岁。。。就佩戴了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家长一定要重视康复;首先,佩戴助听器是要孩子听到声音。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包括自然声响和语音声。自然声响包括噪音、动物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乐器等等。每一种声音都有不同的频率。但听到声音能代表孩子听到了语音吗?语音的范围在20~4000Hz,你如果没有做过纯音测音,就无法判断你孩子的听力是否在香蕉图内,单凭对简单的几种声音的反应来判断孩子听得好不好,是不是太草率了点儿。再有就是听到了和听懂了是两回事儿。听懂了,是基于对语音的识别记忆和复现,最简单的办法判断孩子是不是听懂了——用指令性语言让孩子去完成。同时避免体态语的干扰。听觉还有四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辨识—听觉理解。孩子配带了助听设备,也许只到达了比以前能听到的环节你孩子目前会说的词大多数为mb开头的,都在中低频上,而我们汉语的大多数语音都在中高频上。如果听力不明确,没有教学技巧,很难学会。不管孩子是否接受机构康复,家长是要一定要了解康复理念和康复技巧的。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帮助孩子学习,康复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融入主流社会,家长了解康复技巧,才能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到最好的语言大环境,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教孩子。
康复成果
五周年庆典-《偷不走的未来》
五周年庆典-《听,天使在唱歌》
一首<<我的好妈妈>>,看到了的是一个小朋友的唱歌表演,看不到的却是爸爸妈妈背后的努力和汗水,这样的以为小朋..
  • 售后服务
  • 关注我们
  • 听损社区

语康五加一咨询电话

    康复成果    口碑见证    免费试听    在线咨询